18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隔离病毒 不隔离爱
---- ——圣和文化交流中心抗疫小记
发布时间:2021-08-13


1.jpg

    2021年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突发由境外传入的“德尔塔”毒株新冠肺炎疫情,紧紧包裹着机场的南京市江宁区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家的心再次揪了起来。

    为了尽快切断传染源,需要集中隔离的人数越来越多。圣和药业旗下南京圣和文化交流中心和去年疫情时一样,作为定点隔离酒店,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一轮“战斗”中,义无反顾地再次承担起收住、照顾需要隔离人员的重担。

“除了不能出门,跟住酒店没多大差别”

    7月30日,经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确认,圣和文化交流中心被确定为隔离酒店。

2.png

    7月31日,开始清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消毒;同时,根据防疫要求,按照“三区两通道”进行划分隔离,即生活区(清洁区)、医学观察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采取物理隔断硬隔离,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不能交叉,分布在场所两端,并设置明显标识。

    与此同时,拟留守人员开始在医护、防疫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练习如何穿、脱和处理防护服。

3练习.jpg

 

    8月3日,隔离点位医疗保障、路线规划、消杀管理等准备工作迅速铺开,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到位。隔离工作组下设区工作组、医疗组、警卫组、后勤保障组等4个小组,其中后勤保障工作主要由圣和文化交流中心负责。

    为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圣和文化交流中心确定由行政经理杨静领队,共14名中心工作人员留守,24小时提供后勤服务。根据需要,大家原先的岗位工作进行了重新分配,分别承担了每日消毒、送餐、收垃圾、厨房帮忙打包餐食等工作。期间,值守人员没有休息日,工作强度不低,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且随叫随到,只能利用间隙时间小憩。

 

4工作照.png

5工作照.jpg

    8月4日凌晨,圣和文化交流中心开始陆续接受隔离人员,隔离人员主要来自禄口街道、秣陵、淳化、横溪、东山、栖霞、湖南、贵州以及其他转运点,其中70岁以上老人3人,14周岁以下52人(3周岁以下11人),以及带病患者、孕妇等若干人。到8月6日晚,隔离人数达148人,达到中心隔离人员收住上限。

    集中隔离大家都听说过,但隔离究竟是怎么样的,它对需要隔离的人们的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听听留守领队杨静的直观感受:“凌晨,当我带着5位小伙伴进入污染区开始真正和隔离人员接触时,人性的百态在那一刹有各种的呈现,让人感慨。一位86岁的老人没有家人陪伴,独自来隔离,在登记时她说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不会给工作人员添麻烦,看着他萧瑟的背影,感觉到一阵孤独;一位肚子里怀着孩子又带着两个孩子的妈妈,不得不出来隔离,丈夫又在其他地方隔离,彼此不能见面;还有一位奶奶带着7岁的孙女和自己83岁的老母亲出来,孩子在办理接受手续时大哭,老奶奶说她不识字行动不便;还有一位盲人,生活无法自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心底里立刻有种想过去安慰她们、帮助她们的冲动。”

6工作照.jpg

    据杨静介绍,初期时,隔离点只有4位医护人员,他们既要在入住时询问隔离人员是否有疾病、要不要喝中药、是不是密接或者次密接等很多信息,还要为隔离人员做核酸检测,第一天就接了近90位隔离人员,很是辛苦。他们也需要休息,于是杨静和小伙伴们就轮换着上去帮忙;同时因为熟悉情况,知道什么样的人应该分配什么样的房间,基本满足了隔离人员的不同需求。事后我们知道,仅就人员接收入住一项工作,在污染区工作的李俊、董德鑫、谢玉卿、唐胜江、凌志源、杨静等6位小伙伴就已连续36个小时没有休息,协助医疗组共同将隔离人员接收进来。

7小伙伴合影.jpg

    当然,除在污染区工作的6人外,特殊情况,其他人员也随时准备进入污染区。

    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作为东道主,圣和文化交流中心值守的小伙伴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担当,承担了隔离人员的全部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同时确保房间内空调、电视、wifi等设施运作正常。

    “除了不能出门,跟住酒店没多大差别。”一位入住者说。

隔离病毒 不隔离爱

    “客人”被隔离,说不难过、不害怕、不担心,那是假的。但无论如何,首先要好好吃饭,打起精神,这也是圣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的,希望能减少他们的害怕与孤独;同时,为更好地帮助这些离家被隔离人员,缓解他们作为被观察者的紧张情绪,工作人员将他们统一称为“客人”。如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怎样安抚隔离人员的情绪,成了这个集中隔离点全体工作人员的每日“必修课”。

8检查消防器材.jpg

    目标有了,下一步就是执行。细微处见真章,当决定作为隔离点时,圣和文化交流中心第一时间对内部设施做出了调整:将拖鞋更改为一次性的;将洗护用品更换为大容量的一次性装,以确保足够隔离的14天使用;每个客人住的房间门口都放置一张小桌子,方便送餐、取餐盒;同时,工程师傅在隔离人员入住前对每一个房间进行巡检,以确保人们入住无忧。

    值守员工们尽心尽责地服务着,不怕吗?不,他们也会害怕,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努力值好每一天班,让“客人”们安心无顾虑,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9_副本.jpg

    要说辛苦程度,需要穿防护服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小伙伴们当仁不让。中心每天安排6名小伙伴早中晚三次进入污染区,他们将厨房提供的三餐在规定时间内送到隔离人员的房间门口;同时,由客人家人或外卖送来的必要生活物资和药品,在经专人负责消杀和登记后,也由他们送餐时一并送入。此外,他们还承担着收垃圾的任务。不同一般的普通垃圾,隔离人员每日生活垃圾一律按医疗废弃物处理,要做到日产日清、不留隐患,并且,怎么收这些垃圾还是有讲究的:餐后饭盒需要装袋(每袋只能装10-15个饭盒),袋子需要打成天鹅颈结用以标识,两袋装入一包,工作量很大。另外,为隔离人员解答困惑、安抚隔离人员情绪、进行必要的工程检修、每日三次的定时消杀等工作,也是进入污染区的小伙伴们承担的工作职责。

10工作累.png


    楼层过道、走廊处没有空调,每次进去的工作时间至少需要3小时。每次结束繁重的工作从楼层下来后,还需要进行消杀,再进入半污染区,再到清洁区,一个流程下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圣和文化交流中心销售经理,现在的6人小分队成员之一的董德鑫说:“当听到要成为隔离点时,说实话是有些担心的,但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一开始听到自己要上楼送餐,觉得也没啥,不就是送个餐嘛,不会有多累。但当自己真的穿上防护服,上楼送餐收餐盒、收垃圾、消杀时,才体会这有多不易。口罩常常被汗水浸湿,一张嘴就是汗水往嘴里吸,呼吸都感觉是种奢侈,每次脱下防护服,浑身被汗水洗了一遍,说实话真的觉得很累。但是,每次上去送餐时,总会有客人对我们说声谢谢,说你们真不容易!被理解、被夸赞成勇士,这种感觉是无法比拟的,一开始很难,现在慢慢习惯,一切都在变好。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隔离人员早点回家,我们会一直加油,做好自己的工作!”

11外部消毒.png

    此外,每天还有2位小伙伴负责夜班和白班正门岗巡查,接受、保管隔离人员的相关物资,并轮值大夜班。剩下的6位小伙伴也是一刻不得闲,他们负责隔离人员的餐食烹饪、打包以及除污染区以外其他区域的消杀任务,同时肩负着整个点位工作组的内勤工作。

    圣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小伙伴们没日没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对“客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来我们定欢迎;无论什么时间,只要你需要我们都在!

点滴细微入手,保障时刻在线

    当入住隔离人数达上限后,各项防疫隔离、核酸检测、后勤保障等工作每天紧张而又有序地运行着。“我们为这些隔离人员、为防疫工作还能再多做些什么呢?”领队杨静想,“这些客人足不出户要在房间里待上十几天,肯定很难受,我们得服务好,增加一些个性化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让他们心情上也能比较愉悦一些。”想到做到,杨静立刻带着小伙伴们开始行动起来。

12小蛋糕长寿面1.jpg

13送小蛋糕长寿面2.jpg

    首先就是庆生,前期入住登记时,小伙伴们知道309房有位客人8月7日就要过生日了,于是,生日当天,这位客人很意外地收到了专门送上的生日蛋糕和长寿面,很是惊喜。

14儿童餐副本.jpg

15微信截图_副本.jpg

    其次,由于孩童较多,为了让孩子们在隔离期间有个愉快的假期,从8月8日开始,杨静和她的团队特别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儿童套餐,炸鸡块、炒虾仁、番茄炒蛋……每天变着花样,品种繁多不重样。特制的儿童套餐一到,孩子们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吃了起来,基本上都是“一扫而光”,有的小朋友甚至吃完了还要再添一些饭,看得爸爸妈妈们诧异不止,啧啧称奇,并在中心开通的微信“隔友”群里晒图,对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同时,中心还特地为孩子们送去了儿童拼图、贴画等小玩具和故事书,让隔离时光不“寂寞”的同时增长孩子们的知识和智力,获得了宝妈们的一致好评。

16贴画_副本.jpg

    中心后勤组还特别关注老人、孕妇以及其他特殊隔离人员,留意他们的行止及异常反应。

    8月10日晚,杨静接报说有一位女士在房间哭,她立刻打电话到房间询问,第一遍电话接通后只有哭声,没过5秒电话就挂断了,再次拨打,听到的是女士嚎啕大哭的声音,说是受不了,受不了!于是杨静立即向点位长汇报此事,点位长当即指示杨静和医疗组组长立即前往房间查看情况。穿戴好防护服后,二人迅速进入污染区,来到这位女士的房间,敲开房门后发现,原来这是一位新手宝妈。孩子5个月大,她的家人在殷巷隔离,转到这里之前,她自己一人带着孩子在外隔离已经1个月了。之前在家,孩子一直由老人照顾,她自己从没有这么长时间单独带过孩子,而且孩子很容易闹觉,容易从床上掉下来,她也睡不了,一来二去,折腾得她今天终于绷不住,情绪就崩溃了。原来是位没有经验的宝妈,恰好杨静和医疗组长都是有孩子的妈妈,对于怎么带5个月大的孩子自是有着丰富的经验,于是马上分享了一些育儿经给这位哺乳期宝妈。另外杨静还多拿了一床被子帮她铺在房间的地上,可以让孩子翻趴。一番讲解、劝说和协助,宝妈情绪好多了,不好意思地真心感谢后就带着孩子去休息了。

17哺乳期_副本.jpg

    从污染区消杀完出来,已是夜晚十点多了。第二天,中心的小伙伴们又给那位宝妈准备了一箱水果以及5个月大孩子可以玩的玩具,再一次安抚了宝妈。

    就这样,中心的小伙伴们或自己、或配合其他组成员一道,竭尽全力为隔离人员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和心理辅导,真诚体贴的服务让这群特殊的“客人”深受感动。隔离人员中还有一些老人、孕妇以及其他特殊隔离人员,也一直被以“管家式”的服务标准安排专人提供各项专业、暖心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

    目前,值守的14位员工中,有两位是年轻的妈妈,她们家人都很支持她们的工作,表示会帮忙把孩子照顾好;其他大多是单身的小年轻,家人也很支持,下面是谢玉卿的父亲发给他的信息,它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们的心声,既感自豪又充满关心。

18父亲的微信.jpg

    此外,未能参与本次值守任务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贡献着力量,如销售负责人朱蕾主动承担起场外物资采买的任务,为隔离人员采购生活物资,为孩子们采购儿童玩具等,协助值守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圣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小伙伴们彼此关照,相互勉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从物质上、心理上全力帮助隔离人员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给予他们温馨的照顾,让这些隔离人员能够早日健康、平安的回家。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给坚守在隔离点岗位支持抗疫工作而不能回家的小伙伴们点赞,让我们一起加油!相信很快云开疫散!


关闭